乐鱼平台合作大巴黎

乐鱼平台合作大巴黎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关于我们
学院概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学院概述

2015年12月,在推进“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建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治理模式中,云南大学整合原民族研究院、原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原发展研究院社会学研究人员,成立了乐鱼平台合作大巴黎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学院作为学校的常设教学科研机构,内设党政办公室、团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本科教学教务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学教育管理办公室、博士后人才培养办公室、资料室,以及人类学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民族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民族史研究所、边疆学研究所、跨国民族研究所、社会工作研究所、媒体人类学研究所、魁阁研究所、藏学研究所、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20个子机构。学院同时承担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育部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政策研究基地、云南省民族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乐鱼平台合作大巴黎、人类学、社会学学科群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末,以方国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学学派和以吴文藻先生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学派汇聚于此,建构起既具中国特色又有全球视野的学科高地,先后汇聚了费孝通、许烺光、陶云逵、林耀华、杨堃、江应樑、田汝康等享誉世界的大师,建立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研究室”即学界称誉的“魁阁”学术共同体模式,开创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学科史上的“魁阁时代”,产生了《云南三村》、《生育制度》、《祖荫下》、《芒市边民的摆》、《彝族简史》、《傣族史》等一批学术经典,留下了“报国情怀、社会担当、扎根田野、自由讨论、团队精神、传承创新”的“魁阁精神”,奠定了乐鱼平台合作大巴黎、人类学、社会学学科群悠久而优秀的学术传统。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云南大学于1981年获准中国民族史博士授权,成为全国最早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机构之一;于1987年获准设立人类学本科专业,为中国率先恢复人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于1990年恢复重建了社会学专业;于1992年获准开设立社会工作专业,成为全国最早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10所高校之一。目前,乐鱼平台合作大巴黎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建设有民族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有民族学和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MSW),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一个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一个全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族学学科在教育部历次评估中始终名列前茅。

乐鱼平台合作大巴黎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坚持“一流学科、一流教学、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标准,秉持“教研并重、整合发展、格物致知、脩己育才、传薪济世”的理念,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学院于2001年获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设有“魁阁”研究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室、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室、跨国民族与边疆问题研究室、影视人类学实验室等5个子机构,主办中文学术集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CSSCI)和英文学术集刊《中国西南人类学与民族学评论》。学院于2006年获准成立云南省民族研究院,围绕云南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特色学科建设需要,整合全省民族问题研究资源,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开放平台,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学校于2006年建成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并隶属学院管理,人类学博物馆占地4154平方米,展览和接待服务面积近2000平方米,现有藏品二千余件,设有“民族艺术”、“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大学人类学和民族学七十年回顾展”等专题展览。学院于2011年获准成立云南省“边疆文化多样性传承保护及其对外传播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整合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各个学科、企业等资源深度协同促进文化多样性传承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文化创新产业开发。学院于2016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合作共建“西南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与云南省民政厅合作共建“云南省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地处国家大西南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社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结合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云南大学“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推动云南、西南乃至南亚东南亚的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研究及其实务,共同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院于1998年与德国廷根科教电影研究所合作启动中国民族志电影摄影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于2006年建成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包括2个电影演播及讨论区城、20个视频点播终端、1个资料室和1个电影编辑室),从事影视人类学的影片拍摄制作和人才培养,征集、整理与存储民族学/人类学影视资料。每周组织一次观摩与讨论民族志电影的“纪录影像论坛”。2003年至今,学院学科群建立了10余个田野调查基地,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箐口村(哈尼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恒底村(傈僳族)、丽江市玉龙县黄龙镇南溪寨(纳西族)、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石龙寨(白族)、昆明市富民县东村乡芭蕉箐村(苗族)、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村(回族)、昆明市石林县圭山乡大糯黑村(彝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迪政当村(独龙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西山村(景颇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镇曼腊村(傣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巴朵村(基诺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布朗族)等,实习基地成功接纳了学院举办的11届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暨“全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田野调查暑期学校”,在学界师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院建有1个特色鲜明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专业图书资料室,中文藏书达14543册,期刊182种;外文图书增至1010册,外文期刊11种,建有本专业博士后,博士,硕士论文档案。资料室已经完成与云南大学图书馆联网。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突出凝聚力和创新力的教学科研学术团队,共有116名教职工,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其中二级教授6人,云南大学特聘教授10人。学院学生规模800多人,涵盖相关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层次与体系。近年来,学院主办或承办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次大会”、“全球化与东亚社会文化——首届东亚人类学论坛”、“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族群互动国际学术会议”、“东亚人类学论坛”、影像纪录、族群记忆与文化传承”——国际影视人类学论坛、第一届亚太民族学与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等一系列大规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学院与比利时鲁汶大学、泰国清迈大学、英国女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韩国岭南大学、联合国大学、美国施米内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近30所海外高校签订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院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措施推进学术交流合作,每年邀请来云南大学访问讲学的国外民族学/人类学专家,以及应邀到北美、欧洲、澳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南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访问讲学的专家分别在20人次左右。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 云南大学 |
  • 云南省教育厅 |
  • 教育部 |
  • 学信网 |
  • 西边中心 |
  •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
  • 中国社会学学会 |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乐鱼官网合作大巴黎_最新官方